魔幻。
魔幻的是,在三国这个猛人辈出、老板换得比共享单车还勤的时代,总有那么些狠角色,他们不当主角,却专门负责给主角们的人生制造技术性难题,俗称,专治各种不服。
张郃,就是这么一位行走的BUG。一个让版本之子诸葛亮都得绕着走的BUG,一个让五虎将见了都得掂量下自己KPI的究极老油条。
这哥们儿的存在,就是为了告诉世界一个朴素的真理:最难缠的对手,不是那种开着高达A上来的莽夫,而是那个永远在阴影里,用EXCEL表算计你全部走位,甚至连你外卖超时会心态爆炸都算进去的老阴哔。
故事的开头,总得有点不体面,张郃也不例外。黄巾之乱那会儿,他也就是个河北人才市场里待价而沽的普通应届生,跟着第一任老板韩馥,干的是“协助拆迁”的活儿,每天琢磨的估计是怎么才能多分一碗盒饭。这份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,但好在平台够乱,给了他充分的观察和学习机会。他很快就悟了,在乱世里,跟对老板比能力本身重要得多。于是他果断跳槽到了当时的风口企业——袁绍集团。
可惜,袁老板这公司,表面上是行业巨头,内里却是家族企业的通病,PPT做得山响,一开打就拉胯。官渡之战,曹操一把火烧了乌巢,等于直接拔了袁绍集团的服务器电源。张郃一看这公司要玩完,连夜就带着简历和团队投了曹操。你看,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,永远懂得在公司倒闭前找到下家。
到了曹魏集团,张郃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:首席风险官兼金牌擦屁股专员。
夏侯渊,曹老板的亲戚,猛是真猛,打法约等于把油门焊死,遇事不决莽一波。这种人冲业绩好看,但翻车也快。定军山就是他的最后一场直播,头铁硬刚老将黄忠,结果被对面一刀砍成了宕机状态。刘备拿下汉中,高兴得不行,但一听说张郃还在,立马就笑不出来了,对着全军下了死命令:“杀夏侯渊有什么用?打死张郃才算本事!”
刘备这话的含金量,比现在某些大V的付费课程高多了。他明白,夏侯渊是把刀,没了可以再造;张郃却是防火墙,他只要还在,蜀汉的病毒就别想轻易渗透进去。连陈寿写史书都忍不住加一句“自诸葛亮皆惮之”,意思是,诸葛亮这种智商的天花板,见到张郃都得犯嘀咕,生怕自己的WIFI密码被这老哥给破解了。
要说张郃最接近封神的一战,还得是长坂坡。那天的剧本,本来应该是赵云的个人秀,七进七出,于万军从中取阿斗首级……哦不对,是救阿斗。但张郃的出现,差点把这场个人英雄主义大片,强行改成了悲情文艺片《开局三分钟主角阵亡》。
想象一下那个场景:赵子龙浑身是血,怀里揣着未来的蜀汉集团继承人,好不容易杀出重围,结果马蹄子一软,直接掉进了土坑里。物理外挂失效,就问你绝望不绝望。张郃从后面赶到,长枪一横,狞笑着说:“兄弟,快递到了,麻烦签收一下?”
按理说,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。赵云,卒,全剧终。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曹老板在后方总指挥室里,通过内部对讲机喊了一嗓子:“活捉!都给老子活捉!谁把他弄死了我扣谁年终奖!”
曹老板的心思很好懂,他这是看上了赵云这支潜力股,想搞“人才引进”,纳入自己的豪华全家桶。但张郃心里苦啊,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。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做完一个项目,马上就能交付了,老板突然说这个项目要转型,之前的成果全部作废。打工人的辛酸,谁懂?但老板是榜一大哥,不听话就得滚蛋。张郃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换了匹马,一溜烟跑了。
这一声“刀下留人”,不仅救了赵云和阿斗,也间接保住了蜀汉的未来。否则,三国的故事可能当场就得少掉三分之一的精彩内容。
如果说长坂坡是张郃的意难平,那街亭之战,就是他职业生涯的教学巅峰。这场仗,他给“纸上谈兵”这个成语的代言人马谡,上了一堂价值9980的线下实战课,而且是马谡用命付的款。
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势如破竹,眼看就要在长安城下开烧烤摊了。关键时刻,马谡这位高材生主动请缨守街亭。诸葛亮千叮万嘱,让他当道下寨,结果马谡觉得自己熟读兵法,非要上山,说那叫“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”。
张郃一看,乐了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理论大师,实践废物”吗?他连战术都懒得搞复杂的,直接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:包围,断水。把马谡的军队围在山上,渴死你,饿死你。山上没水,蜀军很快就乱了。张郃再放一把火,搞个“山顶BBQ”,直接把马谡的部队打成了筛子。
据史书记载,这一战蜀军溃败,光是跑路上丢掉的鞋子,都够张郃开个专卖店了。这一仗直接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果清零,气得他连夜挥泪斩马谡,顺便把自己的《出师表》改成了深刻的《自我检讨》。张郃用一场教科书式的胜利,告诉了所有人一个道理:在绝对的实战经验面前,你背再多兵法,也只是个会说骚话的菜鸟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个苟了一辈子,算计了一辈子的老狐狸,最后的结局却充满了讽刺。木门道,他被诸葛亮用计,诱入埋伏圈,被一万支箭射成了刺猬,死得像个行为艺术。
演义里说,是魏延诈败,张郃头铁去追。但结合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陈寿写了一句很微妙的话,司马懿让张郃去追,张郃说:“围师必阙,归路勿截”,意思是穷寇莫追,这是兵法常识。他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,会不懂?
他懂,但他还是去了。为什么?因为下命令的是司马懿。那时候,曹魏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白热化。张郃是曹氏宗亲和老将派的代表人物,而司马懿是正在崛起的新贵。对于司马懿来说,张郃这种功高盖主又不好控制的老油条,活着,就是自己通往权力巅峰最大的绊脚石。
所以,司马懿那句“将军追否?”,根本不是在问他,而是在逼他。你去,可能会死在诸葛亮手里;你不去,我现在就能给你安个“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”的罪名,让你死得更难看。这是一个必死的阳谋。张郃最终选择了死在战场上,至少还能保住一个忠勇将军的名声。
他不是死于诸葛亮的计谋,而是死于自己公司的内部斗争。这是一个为公司擦了一辈子屁股的老员工,最终被新来的领导当成一次性耗材给处理掉的悲伤故事。
张郃的一生,就是一部三国版的《职场生存启示录》。他武力不是最顶尖的,谋略也不是最妖孽的,但他却是那个让所有顶级玩家都感到头疼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他活着,诸葛亮的北伐就永远只能是“两日游”;他死了,司马懿才算彻底清除了内部障碍,为日后篡夺曹魏江山,铺平了最后一块砖。
所以,别再问如果长坂坡曹操没喊停会怎样了。真正需要思考的是,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,一个兢兢业业、能力超群的工具人,究竟怎样才能避免在价值被榨干后,被当成垃圾一样丢掉呢?
这个问题,可能比三国本身,更值得我们琢磨。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十大正规公司,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,配资网站 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